求职择业思想准备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做好求职择业的思想准备,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打破旧的思想,就不能纠正思 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现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基本上为新的就业制度所代替,上大学已不是职业的保证,而只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目前,一些大城市和高层次的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补充已逐渐饱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已经明显呈现向下的趋势。中小城市、乡镇基层单位、非国有企业已成为接收毕业生的广阔渠道。可是,有些学生依然存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存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家庭观念,存在“人不亲土还亲”的故乡观念。这些旧的就业观念严重地妨碍了大学生提高适应新的就业形 势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更新就业观念,做好思想准备,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目前,在大学生中常见的择业思想误区有以下几种:(1)主次不分。部分大学生以选择一个好地方为目的,择业以地域为主而非以事业为主。(2)无自知之明。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缺乏必要的自我分析能力。有的人觉得自己什么也能干,给个市长、县长也照样能当,却不知道这些职业应具备些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3)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忽略职业的发展前景。(4)物质至上。奉信“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的信条,求职择业以金钱为主要衡量标准。(5)树下乘凉。想依靠父母的关系网得到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忽视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必须纠正这些不正确的思想,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找到与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理想职业。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应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二、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如果说,中小学时代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萌芽阶段,那么,大学时代则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茁壮成长的时期。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职业理想通常已经形成,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呢?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指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构思。这是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类型和原因的决定性因素,求职择业的一切都以此为基本出发点。
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应当是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走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果纯粹只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非常容易进入死胡同。在这方面,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职业理想很值得今天的大学生好好学习。马克思1835年在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关于职业理想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提出了一些对今天的大学生求职择业仍有深刻启迪的看法。他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指出“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下同)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所以,“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度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最初的高尚的职业理想,为他日后所从事的为解放全人类服务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事实上,由于对职业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对从事的事业义无反顾,能努力克服事业中的重重困难,坚定地实践了自己青年时代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的构想。马克思的至理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树立市场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的方式。在这种与过去统包统分就业制度完全不同的就业方式中,大学生本身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问一问自己: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吗?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一切都要进入市场。企业进入了市场,商品进入了市场,人才也要进入市场。如果不想被历史的列车无情地抛下,就必须努力去认识市场,适应市场,树立市场观念。
有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天职主要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后未必在经济领域工作,有无市场观念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竞争,引入到大学生的就业之中,建立起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
作为未来的科技文化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却不懂得市场规律,不懂得经济规律,是很难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的。在经济舞台上,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而且还是人才的竞争,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所以,大学生必须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才能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才有着十分积极作用。只有通过平等的竞争,促使人们高水平、高标准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只有通过平等的竞争,才能体现实力的较量,才能克服不正之风对人才成长的干扰,使有实力的人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己是否具有市场意识。因为,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如何扎实精深,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管有多先进,如果缺乏市场意识,不能转化成受社会欢迎的商品,仍然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则你的成绩以及你本人依然不会被社会承认,依然难于对社会做出贡献。可以说,具有市场意识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大学生自身能够迎接挑战,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之一。
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还深深地影响着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择业的范围就大,就业就比较容易;供过于求,择业的范围就小,就业就比较困难。明白了这一市场规律,在求职择业时就不会一厢情愿地想当然,不会只想着自己有什么学历就应该得到什么工作,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待遇。市场是从来也没有什么“应该”的东西,它有自己不可逆转的运行规律。在大学生供大于求的时候,要求太高,肯定难于有人问津。
所以,大学生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市场观念。只有树立了市场观念,才能了解市场,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只有树立了市场观念,才能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
四、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对于即将踏进社会的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关系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新要求。因此,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把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包括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等。敬业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保证工作质量,对技术精益求精,能团结协作,能公平竞争。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自由的双向选择,在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用人单位有较大的选择权。目前,社会各用人单位除非常重视能力外,已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职业精神,这对于刚出校门、毫无资历和经验的高校毕业生,首先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这就迫切要求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是无处不存在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没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也谈不上有竞争力,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纵观现代社会,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的敬业精神教育,德国、日本、前苏联等都把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摆在职业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我国各单位和也在提倡各自的企业精神,尽管其中说法各异,但共同的一点都包含着敬业精神的深刻内涵。如青岛海尔集团精神“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广州宝洁公司精神“正直人格,强烈的进取心,优秀的合作精神”;福建新大集团精神“爱党,爱国,爱企业创新精神”。还有大庆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更是新中国企业精神的伟大典范。很明显,良好的敬业精神是现在各用人单位都普遍提倡的精神,是中国现代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
五、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
准备求职择业,还必须面向基层,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趋势,我们会发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培养和补充,现在大城市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文科技人才已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统。它所需要的只是进一 步的调整和提高,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只对硕士、博士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感兴趣。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就是如此。假如只把眼光往这些地方看,必须要造成一般大学生特别是大专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假象。而另一方面,广大的乡镇和生产第一线却多年来未能接收到较大数量的大学生,很多非国有企业还缺乏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地方的人才还形不成气候,各种科技文化人才比较缺乏,急需大批有才能的大学 生去开拓,去创业。所以,可以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召开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当然,由于基层工作比较艰苦,工作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一些。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顾虑重重,望而止步。
其实,当今大学生要做一番事业,基层正是大有用武之地。这些地方不但是当今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大学生最容易显示特长、做出成绩的地方。据一些高校近年来的毕业生成才情况的追踪调查报告显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毕业生大多出自基层,大多是从基层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基层是毕业生成才的沃土。诚然,在基层创业是比较艰苦的,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艰苦的锻炼,没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逐渐积累,又哪里能够做出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担当重要的责任呢?而且,前人不种树,后人难乘凉,今天的大学生也是革命前辈的乘凉者。大学生只要真正深入到基层当中,扎扎实实地工作,肯定会大有收获。
择业心理准备
对于一名毕业生业说,了解毕业就业政策,浮浅模糊认识,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转换角色,适应社会需要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在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人要了解自己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和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的目的不是研究、评判,而是为了接纳、为了适应。
因社会变动迅速,经过数年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人才需求的数量和模式与当年入学时所做的预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同学经过几年的学习,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和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中,却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走出无奈,毕业生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地认识自己气息的求职地位,不要把学校、社会、家庭、亲友所给予的尊重、爱护、关心当成社会给予的最终认可,而要通用性地投入社会,了解社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因为求职择业不是凭理想按图索骥,而是社会选择,优胜劣汰。
二、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胆。"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居优势地位。
目标的适当,决定知已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
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它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美好愿望。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头来,保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
近几年,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和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而错过了其它好的机会,人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尤其是有些条件好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致于后来就业困难,悔之不及。
4、克服依赖心理
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三、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毕业生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争取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如何?
就总体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情况就不尽相同了。从近几年看,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供不应求,其中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文科的文史哲和理科类的某些专业需求量较小,有些专业甚至没有需求信息。
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供给不断增辊,而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加之国企改造、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更趋紧张,而高校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因此,面对以上情况,毕业生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要不断调整自我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求得理想的工作。
求职择业技能准备
决定求职与择业的成功与否有很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求职者的知识与能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开发当作 企业的三大部门之一(财务、销售和人力资源开发)。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 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决定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要想今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结构合理的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1、现代知识结构的几种模式
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成材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是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育才有机结合的最佳完成。当今学术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提出了三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形如宝塔,包括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构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宝塔型底部,学科前沿知识为高峰塔顶。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的精深,容易把所具备的知识集中于主攻目标上,有利于迅速接通学科前沿。现今我国学校大多是培养这样知识结构的人才。
(2)蜘蛛网型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
蜘蛛网型知识结构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与其他专业相近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为网状连接,形如蜘蛛网。这种知识结构,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中心点”,与其它相近的,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纽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左右驰骋的知识网。这种蜘蛛网型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这种人才知识结构呈复合型状态。随着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这种知识结构的人才非常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进入中国的外资机构尤其重视此类人才。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资机构在招聘人才时,有的就提出了要各类复合型人才,搞贸易的,要有莫斯科的基础知识,学工科的要有六级的英语水平。
(3)幕帘型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是指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组织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将依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些差异。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对其成员的整体知识结构要求是,具有财会、安全、商业、保险、管理等知识。而对企业中处于不同层次的个人来说,要求掌握上述知识的比例是截然不同的,从而组成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强调个体知识结构与组织整体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它 对于求职者的启示是,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岗位在社会组织中的位置及具体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后的适应性。
2、知识结构的特性
任何事物都有差异性,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特性。知识结构没有绝对的统一模式,但同样具有共同的特性。
首先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一切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知识结构与其它事物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如果知识结构只有数量的优势,而没有相互协调、配合融通,就很难产生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势。
其次是知识结构的异动性。知识结构本身就是发展变化的,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社会不发达的阶段,知识结构相对而言较为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知识结构应经常进行调整、充实、提高。如不更新知识,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再者,知识结构的有序性。从一般知识结构的组成来看,是从低到高,从核心到外围的层次。由低到高是指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术知识,直至前沿科技知识,要求知识由浅入深的积累,并逐步提高。从核心到外围是指在核心知识确立的情况下,将那些与核心知识有关的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核心知识的中心作用。否则知识结构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发挥不了知识结构的整体作用。
3、知识结构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
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对求职择业者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合理配置自身企业的人力资源。因此,就知识结构而言,一方面对知识结构的多样性,要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知识结构的实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
(1)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国家机关担任公务员、党的机构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事业单位机关工作的人员,一般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层次,要求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现阶段,最低职位的文化水平要求是高中以上。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加快,对上述人员的文化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其次,对上述人员还要求有相关的业务知识,主要是与本职岗位有密切关系的业务知识,要掌握有关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基础知识;第三,还必须具备适应本职岗位需要的各种能力,即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创造能力、开发能力、表现能力、协调能力、涉外能力、指导能力、统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2)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标准
我国现阶段对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人员的知识标准,主要有: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专业知识;有解决极其复杂技术的能力;对问题判断能够做到完整的客观性;有系统的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新的设备和材料来解决问题;能够提出改进材料和设备的方法;有全面、周密的计划和组织能力;有具体分析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等。
(3)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
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无论研究什么学科,都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一是具有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包括本学科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工具、基础资料以及了解本学科的历史演变,研究本学科的现状和它们的发展前景;二是要有相关学科知识,以经济学为例:就要包括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数学和有关的技术科学,这些都是相关学科。在一个学科中,由于研究的问题不同,相关学科也不一样,如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布局的,一定要掌握经济地理知识,而研究货币政策的就不一定要掌握经济地理知识。二是一般知识不一定要求过多,但是必要的知识应该具备,如语法修辞知识、逻辑学知识等。专业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相关知识是专业知识的必要延伸,一般知识决定一个人的知识面,专业知识不牢固,似懂非懂搞研究工作是不行的;相关知识不够,会限制专业知识的引伸和发挥,一般知识太少,难以开阔思路,启迪创造思维。
(4)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
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其知识结构应该是:能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本行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且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果断的指挥能力,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捕捉信息、沟通信息,具有良好的决策能力,较强的公关、社交、谈判能力,处理问题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5)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
对于从事自然科学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深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较强的科研定向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技鉴别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及掌握国外信息的能力。
(6)对军事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军事工作是流血的政治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军事人才的结构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有高度的政治素质,随时准备以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的领土安全,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其次是有高度的组织纪律,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才能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再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很多当代的高科技技术都首先运用到军事上。因此军事人才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驾驭当今具有高科技技术的军事技术装备。
(7)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对财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要求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营销学和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诚实可靠、不得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并有较强的公关社交能力。
(8)文艺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从事文学艺术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文学创作、文艺表演、文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对这一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正确地观察社会,反映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创作,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同时还必须具备各种专门文艺表演技能,必须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文艺史、文艺理论等,以及较丰富的生活阅历。
(9)涉外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涉外工作主要包括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对外科技、对外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往来。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较高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掌握外交政策、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要有广博的知识、精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精通对外业务;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从事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对外科技、对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与往来工作的具体涉外业务;在对外交往中,要有较好的礼仪仪表,注意对外礼仪、社交礼节,自我形象要整洁美观、朴素大方、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等等。
(10)公关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关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对公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主要有: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公众,在公关活动中,要给人们留下真诚、热情、可信的好感;靠自己高尚的人品去赢得社会公众的了解支持和爱戴。公关人员必须把本单位、本企业的形象放在第一位,要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判断、善于把握机遇、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干练的办事能力。善于与各种人员打交道。要能写会说,能写就是有较高的文字写作表达能力,会说,就是要有较好的口才。
二、适应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走出校门的各类大学毕业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知识不能和适用能力完全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用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上各类职业岗位,对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对其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要求外,还要求具有从事本行业岗位的某些专业能力,同时还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能力:
1、决策能力
决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决策涉及各个领域,涉及到社会的所有人,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小到家庭、个人的打算。从日常生活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都与决策有关。所谓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实现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和手段做出最佳选择,人们的决策过程,是一种活动的思维过程,其中心环节是选择,要对各种方案做出优劣判断、进行取舍。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何种职业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面临求职择业,和何去何从,是对自己决策能力的一个检验。因此平时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决策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让别人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2、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所具有发明创造能力。能力人人皆有,只是水平高低、作用大小不同而已。只有思维敏锐和有创新精神的,能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新问题面前充分地发挥其创造才能、以新颖的创造去解决问题的人,才称得上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能力必须做到:一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二要有敏锐的创新精神。三要有批判继承和开拓创新精神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人们要有效地创新,就要继承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批判继承性和思维独立性的统一,是创造能力必备的思维方法。四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3、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
所谓社会交际能力,就是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古人曾把个人与众人的关系比作“船和水”,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不论在何种社会里,你能力强,就得人心。在社会上从事各项工作都要一定的交际能力,许多事业成功者都是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自己的事业成功的。
通过交往,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交往技巧,以使别人能准确、完整地接受你的正确思想。
4、培养熟练的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都是很难胜任的。
某位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拆修电视机、架天线、修电路开关等零碎事上;甚至可以一个暑假不出校门地对自己的创意和灵感进行实际运作。校团委、学生会的大型活动,院系的联欢晚会都少不了请他担任音响设备的总控制;而缺乏组织才能的他在担任声像协会会长一职之后,把悄无声息的协会搞得红红火火;作为广播站的机务,连续三年坚持每晚一丝不苟检查设备。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该同学拿着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数模竞赛二等奖以及各类竞赛发明的证书,叩开深圳华为的大门,并且分到他十分喜爱而 通常由 博士生、硕士生占据的技术开发部。该同学在回顾大学生活时总结道:“在大学四年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给自己提供了充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操作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迅速性,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准确性,三是协调性,四是灵活性。
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应该多看、多练。看得多、接触得多,才有可能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技巧和能力。
5、培养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工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尽管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一定都从事组织管理工作,但是每个人将会在工作中程度不同地需要运用组织管理能力。现代社会表明,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也应当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协作趋势日益加强,这就有一个组织协调问题。同时,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每一项工作完全依靠一个人去完成,是不可能的,都有一个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工作也是不能完成的。
三、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具体工作岗位以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需要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革社会本身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仅仅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异彩纷呈的,常常有些事情会不尽人意,所以大学生就应主动地适应社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
研究证明,社会上一般人只能运用自我潜力的极小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奥托最近估计,一个人只能发挥出其全部能力的4%,有很多的潜在力尚待开发。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人不去唤醒自身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或自我毁灭。如果你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你的一生都会“充满令人激动的探险”。因此,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应随时注意挖掘自身潜在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那么应怎样来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呢?一般认为以下三种 方法:
1、打破陈规旧习
传统会束缚人们的思想,现行的“灌输式”的教育,也严重扼杀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破除限制自身发展的陈规旧习,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
2、自我承认法
假如你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或者工作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没有得到你的主管和上级的表扬,这时只要你自己不错,你就肯定它,确认自己的得高质量和创造性的感觉。
3、树立信心法
常常有这样一些人,学习和工作成绩一般,由此而认为自己的智力有问题,因而常常自卑,缺乏自信,其实是自身和潜在能力没有开发出来。牛顿、巴尔扎克、雨果及黑格尔等著名科学家,小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不太聪明的,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们的潜能是后天才开发出来的,由此可见,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必须自信,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这样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能力充分地发掘出来。
四、特殊技能的准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也逐步向社会化、客观化、公平化、国际化过度,自1991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的条件。对于深化职称改革,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日益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所接受。拥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已成为当今求职择业的有利条件之一。
各种各样的证书及反映自己能力的材料被大学生们形象地称为“护照”。在世人眼里一度失宠的种种先进称号却被大学生看重并力争拥有。据某省人才交流中心统计:在有记录的求职大学生当中,有40%拥有两门以上专业证书,有36%拥有社会事务兼职证书,有80%拥有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和模范党员证书,没有表明个人能力材料和证书的占0%。某师范大学毕业生小徐擅长于组织管理,尤其擅长应用写作之道,连续三年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10余次被评为各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逾20万字。毕业前夕,他捧着厚厚一叠证书和作品跑到一家省直机关毛遂自荐,有关领导被那一颗颗鲜红的印戳和一篇篇作品折服了,于是积极设法录用他。
另有某大学生带着证明其学识的20多张红皮“护照”去应聘,很快被用人单位“相”中,闲谈中该大学生说“我女朋友的证书比我多一倍,可惜她碰巧生病不能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家单位立即去家“探望”病人,并当即决定录用。
1、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
为加速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软件事业的发展,科学考核和合理使用人才,促进计算机软件人才之国际交流合作,1991年4月,国家人事部、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共同发布《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获得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今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含中级)以下的计算机软件人员不再进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级别为:初级程序员(相当于技术员)、程序员(相当于助理工程师)、高级程序员(相当于工程师)。
在进行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同时,进行水平考试,水平考试跟踪国际水平,其级别为: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级水平考试合格同时具有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系统分析员水平考试合格可以作为评聘高级工程师的条件之一。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2年3月,国家财政部与国家人事部共同发布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
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考试为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考试,参加甲种考试必须具备规定的学历或取得相应的乙种考试合格证书。乙种考试针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而设。
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为适应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增强经济系列职称评聘的客观性、公正性,提高专业人员素质,1993年1月,国家人事部发布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设: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考试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乙种考试为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考试。
4、律师资格考试
根据 1996年5月15日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执业,应当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国家实行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5、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为加强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和服务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6、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
为加强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和注册管理,保证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国家建设部于 1992年6月4日 发布《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原则上每二年进行一次,监理工程师资格执业资格,经本人申请注册后,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7、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除上述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外,审计专业、统计专业等也陆续实行全国统一资格考试。
五、职业素质测试
职业素质测试也称职业技能或人才测评,它是运用计算机等科学化手段面,采用情景模拟、系统仿真、心理测试等方法,对被测试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个性等素质状况进行系统、全国和科学的评价,从而为职业指导工作和单位用人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测试系统是由美高梅4858线路登录提供,汇集相关行业专家的经验,采用心理测量与情景测试等综合方法,通过限时“笔答”和“人机对话”等方式,对被测试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等品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印报告结果,从而为其就业与培训方向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职业素质测试有四项:
1、职业兴趣测试;
2、职业人格(个性)测试;
3、职业能力测试;
4、应试焦虑(情绪)测试。
自我的评价与定位
有一位工科院校机械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开始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寻找一个人人羡慕的单位。在学校的专场招聘会开始之际,就向那些较早到高校宣讲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应聘,在他的心目中,那种进出洋行的白领阶层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孰不知事与愿违,连着几个会计师事务所落选,有的是侥幸进入第二轮,有的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由于几大会计师事务所招聘战线拉得比较开,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他有那么专心致志,对会计师事务所一往情深,以致错过了许多单位的招聘机会,到最后环顾班级其他同窗,纷纷 “ 名花有主”,方才慌了手脚。经过冷静思考,结合自己的专业与特长,才在浦东的一家机械行业的合资企业落了脚,回顾自己择业的经过,他不由得感慨地说:“人贵在要有自知之明”。选择职业,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适职”状态,“适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适合的职业,一个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有许多人人羡慕、你自己适合的职业,实际并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所以在择业之前,有必要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职业兴趣、价值观、角色兴趣,然后才能制定自己的求职计划,以免频频换岗、屡屡跳槽、多走弯路。
一、自我的评价
1.总结大学生活:
选择职业,不只是单纯找一个单位了事,选择职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在整个就业过程开始之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总结,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对于迈上人生第一步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学生活是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业活动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都是第一回,因为缺少经验,可能不时地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而忘掉自己的特性和初衷,所以在就业活动中,一定要经常注意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等等,下面就从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
总结分以下几方面:
(1)为什么上大学
(2)为什么选择现在的大学
(3)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或双学位)
(4)对大学的老师、同学、朋友的印象如何
(5)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方法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拥有的经验(特别是专业以外的)
(6)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
(7)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未来的抱负
(8)周围人包括父母亲属、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和期望
(9)大学生活对自己将来的影响
通过这几方面的总结与思考,应该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很清晰的印象,建议用文字把上述内容整理出来,在应聘时用在自己的简历和自荐信当中,有时稍稍加工也可用在面试的过程中,做到成竹在胸。
2.过去的经验:
经过各种各样经验,当然也包括教训的积累,形成了现在的你。所以深入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整理过去在接触人和事当中所得到的经验,回顾小时候所向往过的人和职业,从中了解自己性格的深层。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受到一些较重要的人或事的影响,这些人或事往往就叫做关键人或关键事,关键人或关键事往往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往往在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下列出一些关键人和关键事。
关键人:
(1)家庭成员:祖父祖母、父母亲、兄弟姐妹
(2)社会活动圈子:朋友、老师、同事、师傅前辈、邻居
(3)历史人物
(4)社会名人
关键事:
(1)家庭事件:小时候的游戏、家庭生活、家务、移居、父母离异、家庭成员意外身故
(2)社会活动:重大社会事件、旅行或国外生活、读书学习、打工、文学作品
(3)自身:健康、奖惩经历、挫折创伤
毫无疑问,这些关键人或关键事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是后者,那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并在就业单位的选择、工作角色的选择等方面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说个别学生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或者本人受过挫折,形成了自己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一定的自我封闭、自卑、甚至讲话脸红等性格特征,单纯从性格匹配的层面来讲,就不适合从事一些需要经常与人交涉、谈话、辩论、教育他人、需要开放性格的工作,而应该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为自己从小形成的性格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有时会发生很强的冲突,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孩提时代所向往过的职业有时对选择大学毕业后的职业也有影响。对自己曾经向往过的职业可以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是列出所向往过的所有职业,找出自己仍然感兴趣的职业,比较其中的共同点;二是对这些职业做一个分类,按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尊重需要、社会角色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看看自己内心的潜意识停留在哪一个层次的需要上。三是列出所向往的三种职业,按照工作的类型分类,看看是不是你所希望的工作类型:
调查分析性工作 创造性、艺术性工作
操纵机械使用工具性工作、预测性工作
思考与观察性工作 领导、规划、监督性工作
中介联系、咨询采访性工作、发言、讲演、教育性工作
收集整理记录性工作、经营、销售性工作
与动植物打交道工作、室外旅行性工作
记录、打字、计算、记帐工作等等。
3.满意度测试:
按照我国的目前的现状来说,能有机会在千万的同龄人中,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为天之骄子的一员,应该是很幸运的事,但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有的同学对大学生活很满意,有的同学对大学生活可能不满意,不妨按照以下的几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
(1)对自己就读大学的形象和气氛
(2)对自己的专业和专业成绩
(3)对自己在大学里的交友圈子和生活方式
(4)对自己将来发展的实力积累
(5)对大学生活的全体评价
针对以上五点的测试,有的同学可能满意者占多数,也有的同学可能满意者比较少。如果是后者,也请你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是否是自己对大学的期望太高?是否是自己没有合适地进行定位?然后对自己尤其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了解一下原因。如果对这些不满意的地方没有一个合适的态度,带着这些不满意走上就业之路,肯定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
有一些非名牌院校或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时看到名牌院校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与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往往自信心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不战而退,这种心情会影响到整个就业过程的始终。究其原因,里面有一个对自己的学校、所学专业等等方面的不满意或者说是自卑感在作祟,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心态的调整,自己将来肯定要吃亏,这种调整对非名牌院校、非热门专业、专业成绩不理想、综合实力不强的毕业生而言尤其重要。故而在对自己了解和定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己进行满意度测试。
二、了解深层自我,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源
1、自我形象确认:
你就是你,你与他人的不同,不是你的缺点或弱点,这正是你的个性之所在。毫无疑问,人的形象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百人百姓百脾气,正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性格的不同特点。但既然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那必然有倾向性,到底是倾向于自我肯定呢还是倾向于自我否定呢,或者两者基本平衡呢,这两种倾向的不同、倾向的程度高低,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了解自己既是了解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了解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要想构筑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必须对自己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认识。那些只有自己才有的东西,才是别人不具有的、也抢不去偷不去的财富。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不可能完全肯定,也不可能完全否定。结合以上的不满意测试,那些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己对自己形象带有的否定一面。了解这些带有自我否定倾向的心理层面的形成原因。对自己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确认自己的形象极为有利。以下列出带有典型性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性格特征:
肯定的一面
否定的一面
积极主动面对问题
消极被动应付问题
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谁都强
没有什么值得绝对骄傲的地方
喜欢挑战性的工作不怕失败
做事总怕失败
被人看作可以依靠的人
被人看作是不好依靠的人
对将来充满希望
对将来没有太大希望
觉得现在过得很充实
对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致志
能明确阐述自己的意见
对明确表示自己意见有不安心理
遇到难题一般都能自己解决
遇到难题总想让别人帮助解决
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
做事不太自信
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
总认为自己是不太走运的人
遇到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
对做新的事情有畏难心理
过去一直按照自己想法走过来
过去基本上是凑合着过来
以上测试有12项,肯定性的一面问题如果你超过一半,那你对自己的形象基本是肯定的,反之则是否定。如果是否定形象居多,则需要了解自我否定的来源在何处,你可以针对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对照:
* 是否因为受家庭或他人保护太多,经验不足
* 是否因为缺少锻炼,没有机会表现自己
* 是否因为过去受过许多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 是否因为对自己的出身或地区、学校、学科、专业有自卑感
* 是否因为自己与周围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一致
……
了解了自我否定的来源,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正确的态度是积极面对并适当调整自己,有的地方可能是自己太过虑、太多心了,相反这些地方倒是你的长处。也有可能确实是你的不足,那只能痛下决心来改正了。
2、了解自我个性
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个性有先天的成份,但决定性的是后天的培养和熏陶。在择业过程当中,个性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挥和发展的职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从能力的大小及特征、职业的兴趣、价值观、角色兴趣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个人的个性对职业的影响。
能力大小及特征:以下列出一些能力,自己可以对照了解一个工作需要哪些能力,而自己又具备和缺乏哪些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领导协调沟通能力
注意集中能力、感知悟性能力、计算能力
推理决断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
忍耐能力、体力、
……
能力不仅仅是用学校的成绩单表现出来的,那仅仅是能力的一部分,其他能力还很多,需要自己去了解和开发。尤其不要忽视那些自己身上潜在的、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这一部分的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只要有机会让你干你就能干。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侦探的推理能力要求等。
职业兴趣、职业特性一般有以下一些类型:
领导型、科研型、艺术型、接触动植物型
安全保卫型、机械型、服务型、营销型
演技型、生产型、社会福利型等等。
这一部分的分析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能干又要让你有干头。比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为对计算机这个行业的热爱不惜中途辍学,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为追求黑人的平等地位而不惜奋斗终生等都显示了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强烈职业兴趣。
价值观: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总有一定的价值指向。在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时,都不知不觉地受价值观的影响。以下列出一些典型的价值观取向,自己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它们进行排序,以便在择业时作为参考:
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权力欲、经济性、审美和创造美
自由不受约束、冒险求变的乐趣、竞争性、归属感
成名成家或影响力、社会承认、知识水平、道德等等。
这一部分的分析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干。比如美国名将巴顿可以说是为战争而活着的典型例证,从职业角度来看,他找到了适合他价值观的最好职业。
角色兴趣:工作角色兴趣不同于职业兴趣。职业兴趣仅仅表示你对哪一行感兴趣,但只按照行业选择职业还比较粗,因为每个行业还包括许多不同的工作内容。角色兴趣一般分四个方面:
一是对人的兴趣,即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如教育工作者、社会学家等;
二是对物的兴趣,即以具体物为对象的工作如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等;
三是对数值的兴趣,即处理具体数字和资料的工作如会计师、软件编程员等;
四是对观念的兴趣,即考虑抽象概念的工作如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等。
自己可以在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再了解自己工作角色的兴趣。这一部分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到底最想干什么。
3、消除择业苦恼
选择职业是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有一些苦恼是必然的,没有一点苦恼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些苦恼并以正确的心态来积极解决它们。以下分类来分析:
第一类:针对自己
(1)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2)自己的健康和体力
(3)自己的生理特点
(4)自己的大学成绩
第二类:针对他人
(1)朋友和师生关系
(2)恋爱问题
(3)父母亲戚关系
(4)其他人际关系
第三类:针对就业
(1)毕业后的发展和前程
(2)就业的竞争激烈
(3)家庭经济情况和事业发展、父母期望等等矛盾
(4)生活目的不明确
其中第一类属于目前已经存在而又基本上无法改变的现实,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做一点弥补,择业时扬长避短而已。第二类属于可以加以努力并争取的,有的短期效益明显,社会关系的把握与利用也有一定的技巧,有的雇主喜欢熟人推荐的应聘者。第三类完全是自己可以有选择的加以控制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4、人生模式对择业的影响
毕业以后,你希望自己走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在以上几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小时候的向往、个性的潜在影响无时不在左右着自己在择业上决策。除此之外,心中希望的人生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毕竟工作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职业生活应该放在整个人生当中来考虑。
考虑将来的人生模式并不是为了决定你将来的生活,而是为了明确你脑子里现在所希望的是什么,以便帮助你去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在选择了职业和工作单位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
人生当中的关键事件有许多,在选择职业时会影响到这些关键事件的前后发生次序。反过来你希望这些关键事件在什么时候发生,也影响了你的职业选择。这些关键事件有:读研、进修、出国、结婚、养育小孩、调工作、晋升、再就业、买房买车等等,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事业和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就有一定的冲突。
走上社会以后,有许多与学生时代不同的地方,如休闲时间的利用、如何考虑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举个例子,你想在工作后的业余时间里培养一些爱好、与朋友家人多在一起时间,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可能这与你的期望不一致,也许你会考虑跳槽,这就是心目中的生活模式与择业的冲突。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这个大舞台又分为许多小舞台,人的年龄越大,经历越多,到过的舞台就越多,扮演的角色就越多,而且同时扮演的角色也越多,所以在选择就业单位、考虑自己的人生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权衡那些同时扮演角色之间的平衡关系,还应该考虑一下把哪种角色作为重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等等,当你接受了一种角色时,也就必须相应地承担起那种角色所应负的责任。
5、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源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高文化层次的亚群体,个体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绝大多数能在某一领域从事创造性的劳动。
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劳动能力正在增长,尽管劳动能力受到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并不高,但其劳动年限长,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流动性大,开发潜力大。同时,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强的可持续能力。
针对这些特点,大学毕业生应该针对性地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专家一致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开发自身的健康,许多大学生有时熟视无睹,在大学读书时没有比较好的生活规律,造成身体健康的透支,同时预埋了疾病的种子,结果在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因健康原因落伍,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二是开发工作技能和素质,这里包括一般的专业技能如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专业的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做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 。